1952年11月2日清晨五点多,天色仍未完全破晓,91团8连4班的战士们突然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替换15军防守上甘岭的9号高地。这个地方刚刚经历过拼死作战的战友们,前方刚离开的是满身伤痕、筋疲力尽的英雄,而接下来迎接他们的,将是一波又一波猛烈的炮火。这项任务,显然并不好干。
那么,9号高地究竟有多惨烈呢?“惨烈”二字完全不足以描述。在战争中,我们早已见惯生死,但那时的高地,尸体堆积如山,尤其是敌军的尸体,极为触目惊心。混杂在尸体中的腐臭气味和硝烟弥漫的空气,刺鼻得让人几乎无法呼吸。战士们刚踏上这片阵地,眼前的一切令他们一时无语,愣住了。
班长蹲下,凝视着地上的血痕、肢体残片,低声说道:“这块阵地,是用命换来的。我们不能让它再次失守。”然而,接下来更大的问题随之而来——我们该怎么守住这片满目苍夷的阵地呢?
地上的尸体,不仅让人触目惊心,也成为了战术上的大麻烦。要想躲避敌人的炮火几乎不可能,修战壕也是无从下手,敌人随时会再度发动攻击,而我们人手稀少,只有一个班,十来号人,根本无法支撑这些工作。关键时刻,老兵张顺福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方案:“这些尸体,能不能直接用来修防御墙?”这话让大家愣住了片刻。没人否定这个提议,但一时间都没想到如此做法。深思之后,大家意识到,这方法确实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与人力,同时解决尸体堆积的困境。
展开剩余81%班长立刻请示了连长,连长听完后冷静地说:“照办,但要确保分辨清楚咱们自己的战友。”因为天已经完全黑了,辨认敌我尸体并不容易。老兵张顺福马上想出了一个办法:根据敌我身高与面部特征来辨别。敌人一般个子高,鼻梁大,而我们战士的个头较矮、五官也小一些。大家按照这个判断,尽量将自己的战友遗体安置好,移到一旁掩埋,然后将敌人的尸体按战术位置堆成一米五左右的防御墙,并用周围的泥土与石块加固。在后方,大家则开始刨坑、挖战壕。虽然这项工作艰难、脏乱,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大家心里清楚,今天如果我们依靠尸堆生存,明天若守不住,自己也会变成这堆尸体的一部分。
到了夜晚,大家轮换休息,每个人只有两小时的休息时间。闭上眼睛刚刚入睡,第二天又得马上上岗。有人甚至在睡梦中仍在喊“装子弹”,紧张的神经让每个人都绷得像一根弦。
到了后半夜,天边稍微有些亮。前方的观察哨传回消息,敌人暂时没有新的动静,这本是一个喘息的好时机。然而,地面突然传来一阵异响,大家紧张地以为敌人已经来袭,纷纷准备迎击。可是,当我们扒开一看,竟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坑道。
这个坑道并不大,但足够容纳下我们一个班的战士。大家小心翼翼地进去探查,坑道纵深适中,四通八达,口子处还有些散落的旧石块,显然这里曾经有人驻扎过。这无疑是救命的“稻草”,我们不用再花费时间挖掘战壕了。
大家简单布置了一下,坑道便成为了我们的临时指挥所和休息区。副班长蔡兴海提出建议:在坑道内外配合侦察,轮换观察,保持随时战斗的状态。大家一致同意,并根据这个策略开始行动。每隔两小时轮换一次,保证一人观察,九人休息。
不久,敌人终于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势。天刚破晓,敌机先是进行了小规模轰炸,紧接着地面上的炮火也如雨点般倾泻而来。我们藏身于坑道中,只听得外面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石块和尘土纷纷飞进坑道口,四周一片混乱。
班长果断命令:“除韩道存留下观察,其他人全进坑道!”然而,韩道存不幸中弹,腹部受伤,鲜血瞬间涌出。陶园林毫不犹豫地冲出去将他拖回坑道,自己接着继续顶岗。这个瞬间让大家的心情紧绷得几乎无法呼吸,但谁都没有多说话,大家都知道此时说什么都没有用,只有坚守。
看到敌人炮火越来越猛烈,蔡兴海决定调整侦察策略——采用“运动观察法”。陶园林每十分钟便跑出坑道一次,观察敌军动向,然后迅速回到坑道汇报。这样,他成功躲避了十几轮炮火,毫发无损。这种“运动观察法”既避免了暴露我们的底细,又保证了信息畅通无阻。
防御墙的作用也逐渐显现。敌人看到鲜血飞溅,还以为我们阵地上已经伤亡惨重,殊不知那是他们自己同伴的血。我们巧妙地利用敌人的误判,保持低调,静待时机,不予还击。
不久后,敌军果然中了我们的圈套,派出一支小队接近高地。几个战士眼看无法忍耐,已准备开火,甚至手榴弹都已准备好。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蔡兴海大喊:“别打!撤进坑道!”
当时,许多人并不理解,明明能一举歼灭敌军小分队,为什么要撤?然而,蔡兴海的判断显然是对的——十分钟后,敌人发动了大规模炮击,覆盖了整个高地。若我们此时开火,恐怕整个班都会葬身其中。
直到敌人真正逼近坑道口时,我们才展开反击,敌人毫无准备,被我们的还击打得措手不及,乱作一团。正是这种沉着冷静和深思熟虑的判断,才帮助我们度过了生死关头。
随后的激战异常惨烈,敌人意识到无法轻松攻占这块阵地,于是增派了兵力。我们几个战士守住了坑道口,打了三轮。新兵安文成在第一次参战中,炸飞了几个敌人后,兴奋得一度忘记隐蔽,结果被敌人的炮火击中右手,疼得直冒冷汗,但他仍然硬挺着,用左手继续投弹,坚决不后退。
经过这场恶战后,我们统计了伤亡情况,结果全班只有三人轻伤,无一人牺牲。而敌人则在尸堆前堆了第二轮同袍。
战后总结会上,上级表扬了8连4班:“你们不是打得最猛的,但你们活下来了,守住了阵地。这个‘大胆想法’,值了!”
回顾那段日子,大家都说,仿佛在与命运赌博,拼的不仅仅是枪法,更是胆识与冷静。我们没有辜负牺牲的战友,也没有让高地失守。
上甘岭战役持续了43天,志愿军阵亡1.1万人,敌军死伤2.5万。这些数字背后,承载的是无数战士的鲜血与生命。
91团8连4班的故事,是这场战役的缩影,但也从中看到了战争的另一面——除了血与火,还需要智谋和果敢。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等待与应变,成了我们保命的关键。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