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美元汇率迎来历史性暴跌,贬值幅度超10%,创下自1973年以来同期最差表现。这一突发行情让众多依赖美元结算的出口企业措手不及——原本预期的利润因汇率波动被大幅侵蚀,“结汇时机怎么选”“该锁汇保收益还是放汇赌反弹”成为企业当下最紧迫的决策难题。
01
美元暴跌背后:
趋势分析与短期预判
此次美元暴跌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从全球经济格局看,美联储2025年初开启的降息周期(截至上半年已累计降息75个基点),直接削弱了美元的利差吸引力,导致国际资本流向欧元、英镑等更高收益货币;同时,新兴市场货币集体走强,尤其是东南亚、拉美部分国家货币升值幅度超8%,进一步分流了美元需求。从贸易层面看,美国上半年进口需求疲软,贸易逆差扩大至历史高位,叠加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加速,美元作为核心结算货币的地位受到一定冲击,多重压力下汇率持续承压。
对于短期趋势,业内普遍认为美元仍处于“弱震荡”区间。一方面,美联储短期内无加息计划,美元利差优势难恢复;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节奏不均,欧洲、亚洲部分经济体增速超预期,将继续对美元形成压制。不过也需注意,若美国后续公布的通胀数据超预期、或地缘政治风险升温,可能引发美元短期反弹(预计反弹幅度有限,难改整体弱势)。对出口企业而言,“单边看涨美元”的预期已不现实,需摒弃“赌汇率”心态,转向更理性的风险管控。
02
出口企业的核心风险点:
别让汇率吞噬利润
美元暴跌背景下,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集中在三个层面,若应对不当,可能直接导致利润缩水甚至亏损。
一是“结算滞后风险”。多数出口企业采用“订单签订后30-60天收款”模式,若签订合同时美元汇率为7.2,而收款时跌至6.8,以100万美元订单为例,企业将直接少收40万元人民币,若产品利润率仅5%,这笔订单可能从盈利转为亏损。
二是“汇率预判失误风险”。部分企业抱有“美元会反弹”的侥幸心理,选择“放汇”等待更高汇率,却可能因行情持续走弱错失结汇时机。
三是“无对冲工具风险”。中小微企业普遍缺乏专业汇率管理能力,既未建立汇率监测机制,也未使用对冲工具,面对暴跌行情只能“被动承受”。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未采取对冲措施的出口企业,平均利润降幅比使用对冲工具的企业高12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显著较弱。
03
“锁汇”还是“放汇”?
针对性对冲策略来了!
面对震荡行情,“一刀切”的选择不可取,出口企业需根据自身订单结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差异化策略:
(一)短期高频小额订单:优先“部分锁汇”,平衡收益与风险
若企业每月有多笔小额美元收款(如单票10-50万美元),且订单周期短(15-30天),建议采用“部分锁汇”策略——收到货款后,先锁定50%-70%的金额(通过远期锁汇或即期结汇),剩余部分根据短期汇率波动灵活调整。这种方式既能避免“全放汇”的不确定性,也能保留部分享受汇率反弹的机会。
(二)中长期大额订单:“全周期锁汇”,锁定利润确定性
对于订单周期长(3个月以上)、金额大(超100万美元)的企业(如机械、建材出口商),“全周期锁汇”是更稳妥的选择。建议在签订订单时,就通过远期锁汇工具锁定未来收款的汇率,将汇率风险提前转移。这种策略的核心是“放弃汇率反弹的潜在收益,换取利润的绝对确定性”,尤其适合对现金流稳定性要求高的企业。
(三)高风险承受能力企业:“动态对冲”,结合行情灵活调整
若企业规模较大、有专业财务团队,且能承受一定风险,可采用“动态对冲”策略——通过实时监测汇率走势,结合技术分析(如支撑位、压力位)调整锁汇比例。但需注意,这种策略对专业能力要求高,且需设置“止损线”(如汇率跌破6.6立即全锁汇),避免风险失控。
04
万里汇远期锁汇:
震荡行情中的利润“稳定器”
汇率下行,如何守护外贸利润?
通过万里汇远期锁汇功能锁住未来汇率,保证订单利润不受汇率动荡而受损。在同类锁汇工具中,万里汇因“操作便捷、成本透明、适配性强”,成为众多出口企业的首选。
面对美元暴跌的历史性行情,出口企业的核心不是纠结“锁汇还是放汇”,而是建立“风险优先”的思维——通过科学的策略和工具,将汇率波动对利润的影响降到最低。万里汇远期锁汇功能,正是帮助企业在震荡中守住利润的实用工具,搭配其透明的费用体系、专业的汇率咨询服务,能让企业更从容地应对汇率挑战。
万里汇持续关注外贸趋势,洞察市场机遇,深入理解跨境支付中的痛点与挑战。立即注册万里汇外贸 B2B,填写邀请码 AA888,即可解锁更多跨境实战干货与工具秘籍,助力外贸人抢占先机,快人一步布局全球市场!
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