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是我国的计划单列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超过1.8万亿,常住人口近1000万,是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航运物流中心。这样一座发达城市很多体制机制方面也有创新。在宁波有一所这样的公办本科,种种表现却像是民办大学。今天我们就来看下这所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宁波专区农业专科学校,1999年更名为浙江万里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升格为本科浙江万里学院。202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4个校区,校园总面积约1400余亩,下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52个在招本科专业,拥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教职工1600余名,2万多名全日制在校生。
浙江万里学院作为一所公办本科,却在收费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却类似民办院校的特征,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源于其独特的“国有民办”办学体制。学校是中国首家改制的国有普通高校,由国资的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举办,试行民办学校运行机制,“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新型高校。
学校改革试点的政策定位1998年,浙江省政府为破解公办高校发展困境,选择该校作为全国首个“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试点,核心目标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激活办学活力,同时确保资产国有、教育公益属性不变。
学校的学费较高,是市场机制下的成本分担,学校没有常规财政经费支持,需通过学费、校企合作等自筹资金。其本科学费约3.6万元/年,与民办高校持平,用于覆盖教学投入。教育部批准其试点地位时,明确允许“按培养成本收费”,以支撑市场化运营需求。中外合作专业学费更高,符合公办高校高收费项目的通行规则。
学校的董事会决策机制,由万里教育集团主导董事会,负责战略规划与资源调配,如校区建设、学科调整等重大事项由董事会决策。推行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响应产业需求,区别于传统公办高校的行政化流程。教师聘任采用“企业化考核”,重点考察产学研成果而非编制内职称。专业设置高度市场化,与区域经济紧密联动。
当然作为公办本科,学校必须公益性与市场化兼容,学校党委监督机制,把控办学方向,确保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防止过度商业化。同时,采用学费差异化补贴,对贫困生提供专项助学金,维持教育公平性。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让市场化活力得以释放,通过自筹资金,学校在教学科研、国际化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浙江万里学院的“公办民营”模式,本质是以国有属性为根基、市场机制为引擎的高教改革实验,旨在破解公办高校资金瓶颈,为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范本。这种“形民实公”的独特形态,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探索,也考验着公益性与市场效率的长期协调能力。
目前,学校学费收入占比超60%,财政拨款仅占20%,其余来自校企合作。中国第一所具有独立校园、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就是由浙江万里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举办。
学校虽然区域优势明显,发展速度挺快,办学质量相比于同类院校也不差,但毕竟学费是一般公办本科的5倍左右,对于一般家庭学生报考还是要谨慎。
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