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张俊
写作业、做手工、剥毛豆……
这个暑假,9岁的王定悦没有像往年假期一样,独自宅在家里,而是结识了一帮新朋友,大家伙天天吃在一块、学在一起,享受着别样的假期生活。
和他一样,今年参加“向日葵课堂”的孩子们,6月底学校期末考试甫一结束,就无缝衔接开始了自己的暑期托管课程。
“向日葵课堂”上,老师带着孩子们探究种子之旅。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下午2点15分,伴着南犁湾研学基地小喇叭的声响,午休后的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回到教室,有的围成一团观察种子,有的在老师指导下制作手工,还有的跟着电视屏幕,做起了游戏……
在芜湖市弋江区火龙街道火龙村南犁湾研学基地,这是“向日葵课堂”暑期托管的日常场景。
火龙街道属于典型的涉农街道,市场化的托管服务较少涉足,一到暑假,不少孩子只能“散养”,非但难有趣味和收获,而且潜藏了不少安全隐患。
对于家长们来说,假期的快乐只萦绕片刻,孩子“成长的烦恼”就涌上心头:待在家里?手机、电视成伙伴;上课外班?农村条件不满足;请老人来帮忙?又有些力不从心。
孩子们聚在一块看绘本。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农村暑期托管难题如何破解?又如何兜住孩子们的暑假安全和快乐?在火龙街道,“向日葵课堂”给出了破解之钥。
2023年,火龙街道永盛花园社区就聚焦这一难题,创立了“向日葵暑期公益课堂”,链接共建单位资源,组建起由教师、社工、大学生和志愿者构成的服务团队。两年办下来,累计服务儿童150余人次,惠及80余户家庭。
在往年的基础上,今年,弋江区总工会牵头,把“向日葵课堂”搬到了村民家门口,利用闲置已久的龙桥村小,专门为“村娃”提供暑期托管服务。
在课程设置上,特别安排了乡村美育、军事拓展、劳动实践和创意手工,提升暑期托管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大手”牵“小手”,一起做手工。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过去暑期班实行的是半天制,没有校车、没有午餐,活动空间也有限。”火龙街道永盛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柳燕坦言,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家长暑期看护难问题。
为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暑期体验,今年,“向日葵课堂”与南犁湾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深度合作,不仅有了新场地,还扩大了服务范围。
“直接把课堂搬进大自然,院墙外就是20亩农田,孩子们在暑期课堂中,可以切身体验种玉米、摘西红柿、看丝瓜爬藤等农事活动。”南犁湾研学基地主理人方媛介绍,安排“乡土味”的课程,会让孩子们觉得更亲切,也能引导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午休过后,小朋友们互动做游戏。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自7月2日开班以来,柳燕就是再忙,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往基地跑两趟,看看上课效果、问问孩子感受、听听家长反馈,在她看来,“既要托住,更要管好。”
不同往年,今年的“向日葵课堂”会贯穿整个暑期,35个孩子按年龄段被分成两个班级,每班都配有主课、辅课老师,还有一名语言老师和一名生活老师,确保孩子们的暑假生活有意思,也有意义。
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